滚滚长江东逝水,
浪花淘尽英雄。
是非成败转头空,
青山依旧在,
几度夕阳红。
白发渔樵江渚上,
惯看秋月春风。
一壶浊酒喜相逢,
古今多少事,
都付笑谈中。
这首词是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的,《三国演义》应该说也是很多人都了解一二,德阳境内有几处与三国历史相关的地方。位于罗江境内的白马关庞统祠,据说就是全国最古老,保存最完整的三国蜀汉胜迹,已有1790年历史,是唯一纪念庞统的专祠。那里有换马沟,落凤坡,点将台,还有一个水龙洞可以玩。
以前读书时,曾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到过白马关,那时的祠、墓周围松柏千株,郁郁葱葱。祠内天井有大柏两株,相传是张飞所栽。正门、侧门皆刻有楹联匾对,其一是:“明知落凤存先帝,甘让卧龙作老臣。”正殿背后的石壁上,刻有晋代陈寿撰的庞靖侯传。二马亭分建于两侧,一曰白马亭,一曰胭脂亭,二亭象征刘备、庞统换马之事。那时就记得这换马的故事了,呵呵~~~~~
今天正好几个好朋友相聚,我提议去白马关看看,大家也都赞同,便驱车前往。
路是比原来修得好多了,宽敞的水泥路沿山而行,我是已找不到原来骑车的路了。走走问问,终于看到了“白马关”三个大字。
继续前行, 有一处路牌提示说点将台到了,我本想下车去看看的,可朋友们说就一个土坡,没啥可看的,只好隔着车窗看了看那绿树环抱的小坡,用手机拍的一张照片,因为车在运行中,也拍花了,没法放上来了
。又行了大概十多分钟,终于到了目的地。
高高的关门、古老的石板路、苍劲的青松,颇有威严与气势。

从这里往前走,便是古驿道了。
古老的石板路,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车辙痕迹依旧斑斑驳驳,在这历史的长廊上充满了回声,耳边似听得兵器的撞击、呼叫与撕杀的呐喊,那些只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情景与风擦肩而过,仿佛一刹那间,便把我们带进了历史,溶进了历史。
想想,或许历史本身也充满着许多错位与巧合的,假如庞统不是因临行前马失前蹄,刘备不将自己所骑的白马送给他,敌军也就不会将他当作刘备,或许会少了许多的箭矢射向他,他应该尚有一丝逃生的可能?又假如这里的地名不叫落凤坡,而庞统又号凤雏,让庞统有些心绪繁乱,却还急于建功立业,或许这段历史就会改写了。呵呵~~~~可历史从来不得假设的,悲剧毕竟发生了,不过,庞统的悲剧却成就了一种文化,不知谁说过的一句话:“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给人们看”,人们对庞统的惋惜、祭奠与怀念,就因这悲剧让思念与思想穿越时空,绵延至今。
(据说庞统很丑的,不过看这塑像倒有一股英气。在寺里,也塑了凤雏与卧龙的象,他们看上去是那么一派地安祥与合谐。不知咋我倒没拍他们的合影。据说,凤雏与卧龙,得一人可得天下。卧龙先生是政坛上不倒的长青树,而凤雏,他不仅才华横溢,性格上更直率、豪爽一些,是位性情中人了。据说曾流传有童谣云:“一凤并一龙,相将到蜀中。才到半路里,凤死落坡东。风送雨,雨随风,隆汉兴时蜀道通,蜀道通时只有龙。”)
(从这凤字上,你是否也感受到庞士元那飘逸率真的性格)
(说唱俑传唱着这千年的故事)
(曾经用于杀戮的武器,如今也只是一件展品放置在那,无声地述说着那些血雨腥风)
(绿树掩映下的庞统墓,仅存的断垣残壁的碑刻被精心地保护起来,陵墓上碧草青青,庄重而肃穆)
陆游曾为之写过一首诗《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》
士元死千载,凄恻过遗祠。
海内常难合,天心岂易知。
英雄千古恨,父老岁时思。
苍藓无情极,秋来满断碑。
登上落凤坡,往下望去,一池碧水映着这里的山这里的一切,曾经的那场战争不知它是否也还记得,平静的水面波澜不惊,或许再多再激烈的战斗在时间的长河里都会平静如它了吧?正所谓岁月风雨也湮没了黄尘古道,淡泊了号角争鸣,历史就是历史,它终究离我们远了,而更近的,是生活。

评论